淘博工业设计公司-工业设计,品牌设计,产品设计,外观设计

杭州青蓝计划 工业设计公司 电话:0571-88039897

包豪斯构成主义大师莫霍利•纳吉艺术作品分析

摘 要:莫霍利•纳吉是最早将构成主义带入包豪斯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几何抽象风格,他通过这些极具理性的几何形和富有现代感的线条来表达他对艺术和工业的理解;在他的作品中,常常会使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来使画面中并置的几何形变得具有视觉冲击力;同时他也注重于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并成功地将这些特点运用到他的平面设计中去,带给人独特的审美视觉体验。

杭州工业设计 关键词:纳吉;构成主义;色彩对比;空间感

1 背景

构成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1917年前后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激励着当时俄国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他们希望通过对造型艺术的词汇和手法进行再定义,来改变旧的社会意识,提倡用新的观念去理解艺术工作和艺术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1920年,左翼艺术家加波和佩服纳斯发表了《构成主义宣言》,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iom)一词才第一次在文字中出现,《宣言》同时也着重宣扬技术的光荣。从艺术风格来看,构成主义明显受到了更早的来自于西方的未来主义及立体派画家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往往极具抽象,在画面中习惯以各种点、线、面为基本元素和抽象的几何形来进行组合构图,在调和与对比中引发人们的理性思考。几乎在同一时期的俄国艺术界,还存着在与构成主义风格类似的至上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列维奇,他认为精神和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而构成主义则更加理性,也不排斥艺术与工业生产的结合。构成主义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塔特林(Vladimin Tatlin,1885~1953)、罗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1891~1956)、利西斯基(El Lissitzky,1890~1941)和佩夫斯纳(Antoine Pevsner,1886~1962)等人。而构成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提到热抽象的代表人物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和冷抽象的代表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他们可以说是构成主义的真正实践者。随着文化的交流,构成主义的理念开始在欧洲艺术界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包括后来的莫霍利•纳吉等一批艺术家都成为其忠实追随者。纳吉将构成主义带入了包豪斯,构成主义强调艺术与工业设计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观念很快被包豪斯所接受,对后来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莫霍利•纳吉简介

图1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图1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 Nagy,1895~1946,见图1)出生在1895年奥匈帝国南部(今属匈牙利)的一个富有家庭,父亲是一名房地产商人。纳吉在孩童时代,并没有展现出在美术方面的过人天赋,倒是写过几首短诗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纳吉在1913年(18岁)就读于布达佩斯大学的法律系,后来因为一战的爆发,其大学生涯被迫提前中断,并于1915年(20岁)应征入伍,在陆军部队中担任炮手一职。尽管战争是残酷的,但纳吉在闲暇时间里尝试着一些简单的绘画创作,如风景速写、水彩等,但战争在他的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一战结束以后,纳吉开始把心思放到艺术这一领域中来,他在1918年(23岁)参加了罗伯特•贝伦尼(Róbert Berény)艺术学校注1的夜校培训,并开始参加一些艺术展览,从这时起他逐渐活跃于匈牙利的艺术界,还参加了一个名叫“MA”(明天)的前卫艺术组织。纳吉在1920年(25岁)到达德国柏林,开始受到构成主义的影响,并拜访了当时定居在柏林的利西斯基(EL Lissitzky)注2。1922年(27岁),他开始研究黑影照片注3,同年在柏林举办了个人画展,在这次画展中,纳吉结识了包豪斯学校的校长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这一年,纳吉还参加了在德国魏玛召开的国际先锋艺术家大会,在各种思潮和媒体的混战与交流中,这场先锋派聚会被冠以一个复合名称——构成主义和达达主义者大会。[5] 1923年(28岁),纳吉接受格罗皮乌斯的邀请,前往位于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学校任教,直到1928年离开。在这期间,纳吉的艺术成果非常丰富,他在绘画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黑影照片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并在艺术圈积累了人脉关系。离开包豪斯以后,纳吉在欧洲从事平面设计,游走于各类艺术交流活动。纳吉在1929年(34岁)开始拍摄一些短电影,并在伦敦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1936年(41岁),他参加了巴黎抽象艺术展,同年还参加了包括古根海姆艺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举办的一系列重要展览。1937年(42岁),纳吉抵达美国,着手创办“新包豪斯学校”,继续传播包豪斯的设计理念。1939年(44岁),纳吉创办芝加哥设计学院,并于第二年在芝加哥举办个人画展。1943年(48岁)参与成立了美国匈牙利裔民主委员会,成为芝加哥分会的会长。纳吉在1945年(50岁)被确诊为白血病,于第二年冬天(51岁)去世。在这一年里,纳吉的最后一本书《运动中的视觉》(Vision in Motion)开始出版,美国也隆重地举办了纪念纳吉的全美艺术巡回展。工业设计公司

3 莫霍利•纳吉的构成主义艺术作品分析

莫霍利•纳吉早年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艺术培训 工业设计案例,他从一开始就很少有拘泥于写实的作品。在他的自传中,他曾写道:在自己早期的作品里,经常充斥着各种绘画风格,那是因为对当代绘画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才会通过一些独立的线条和画面的过渡色来强调表现力。[3]他的绘画及平面设计作品大部分都非常抽象,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十分热衷于通过各种几何形和抽象线条来表现画面,使画面具有理性的形式美感。在画面中的那些并置的几何形中,纳吉常常会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来提升画面的冲击力,另外,他也特别注重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并把这些特点运用于各种平面设计中。

3.1 形——几何抽象的构成形式

图 2  《工厂风景》(1918)

图 2 《工厂风景》(1918)

莫霍利•纳吉的艺术作品大多都很抽象,这些抽象作品几乎都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元素来进行组构的。在他早期的一系列绘画中,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他对几何构成的偏爱,尽管这时他还没有完全脱离实物而走向绝对抽象。纳吉在1918年前后,创作了一系列以布达佩斯附近的风景为题材的绘画,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已经开始用几何形和线条来填充画面了。其中,无论是布达佩斯的群山,还是成片的房屋以及远处工厂,在他眼中都只是一堆堆块面分明的几何体而已,他就是通过这些几何体来对参照物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抽象,使画面具有理性的形式美感。如这张画于1918年的板上油画《工厂风景》(图2),画面主要由远山、带烟囱的厂房、小路和钢铁大桥组成,墨绿色且具有柔和弧度的远山同积木般的厂房形成对比,而前方的钢铁大桥则在几何线条和冷色调的作用下,非常具有力量感。纳吉在这时期,虽然已经开始用几何的形式来创作,但画面中的元素还是具有一定的明暗调子的变化,并没有完全走向抽象。他用这些棱角分明的几何形和具有工业气息的线条来表达其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理解,无疑是成功的。

图3  《构成》(1921)/ 图4  《无题》(1921) / 图5  《红色的拼贴》(1921)

图3 《构成》(1921)/ 图4 《无题》(1921) / 图5 《红色的拼贴》(1921)

纳吉于1920年到达柏林,在这里,他受到了构成主义的强烈影响,开始完全走向抽象之路,创作了大量以构成为题材的作品。如这张画于1921年的《构成》(图3),整个画面只由五个半圆和一根长条矩形所构成:右边的蓝色和白色半圆两两相扣,左边的红色半圆则开口朝上并被垂直的矩形所穿透,而这些几何形所叠加的部分则用低饱和度的色彩进行过渡,虽然画面并没有采用对称的构图,但这些几何形却给人一种微妙的平衡感。在同年所创作的《无题》(图4)中,在深色的背景上,两个由矩形构成的十字架和大小不一的长方形被放置在画面的正中央,这两个十字架无论是在色彩上还是尺寸上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两个长方形则被施以红白不同的颜色。这些高饱和度的几何形在深色的背景上显得十分跳跃,就像黑暗中燃烧的火焰一般,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而在1921年的作品《红色的拼贴》(图5)中,纳吉只是在空旷的浅色背景中放置了三个大小不一的红色矩形,以此来表达他对红色的理解。从视知觉的角度来看,方形与红色是相对应的,红色的重量感、不透明感、庄严感同方形的静止、庄重、和稳定感的形状相一致。[6](P.57)从纳吉在这一时期的作品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对于抽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的作品中已经完全找不到任何具象的痕迹,取而代之的都是由几何形所构成的绝对抽象,烙上了其鲜明的个人风格。

3.2 色——强烈夺目的色彩对比

图6 《匈牙利的菲尔兹》(1920)/ 图7《魏玛博览会海报》(1923) / 图8《致康定斯基》(1926)

图6 《匈牙利的菲尔兹》(1920)/ 图7《魏玛博览会海报》(1923) / 图8《致康定斯基》(1926)

现藏于瑞士温特图尔艺术博物馆的《匈牙利的菲尔兹》(图6)是纳吉在1920年画的一幅抽象布上油画。画面中的这些不同颜色的矩形,都被作者按照55°角来进行倾斜并置,这些矩形的颜色主要由黄红蓝三原色及黑白所构成,这些并置矩形的色彩之间并无一定的构成规律,它们在三原色及黑白对比色彩作用下形成了强烈的同时对比,在麻布底衬上显得十分抢眼。同时对比指的是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并置在同一画面上,所看到的色彩对比现象。[6](P.93)

1923年,纳吉应格罗皮乌斯的邀请,前往德国魏玛,由此开启了他在包豪斯的五年教学生涯,包豪斯就像一片沃土,为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同时他也将构成主义的理念带入了包豪斯。图7是纳吉在1923年,为魏玛包豪斯学校设计的展览会海报,我们可以发现纳吉已经成功地将自己的艺术风格运用在平面设计当中。在画面最为显眼的位置,是一个由菱形、半圆、矩形所组成的几何形并置,在这些几何形中,无论是尖锐的白色菱形还是柔和的黄色半圆都与黑色的背景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同时对比,这些几何形所叠加的部分则被作者进行了色彩的“降纯”处理,看上去具有非常浓厚的构成气息。而关于展览会的文字信息,则被他用白色字标注在海报的右上、右下两个位置,让人一目了然。海报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用抽象的几何形很好地表达了展览会所具有的现代工业的理性特征,同时赋予海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在能够很快地吸引人眼球的同时,也没有忽视文字信息的有效传达。1926年,纳吉(30岁)为了向年过六旬的抽象大师康定斯基致敬,他创作了水彩拼贴画《致康定斯基》(图8)。从画面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色彩对比给人带来的强烈视觉反差,画面中的红色、黄色、白色长方形同黑色背景形成了强烈的明度对比,符合其一贯的绘画风格。1936年,纳吉为英国帝国航空公司设计了一本宣传手册(图9),在手册封面的正中央是一只被平面化了的眼睛,眼球为蓝色的圆形,在醒目的橙色瞳孔中间是帝国航空公司的标志,一架由布里斯托尔公司生产的四桨飞机正从眼角飞过,眼睛上方的文字在明暗边缘的作用下显得很有立体感。画面中的橙色在整个封面中起到点睛的作用,看上去就像缓缓升起的太阳,并且在补色的强烈对比下,很好地突出了帝国航空的这一主题。

图9 《帝国航空公司手册》(1937)

图9 《帝国航空公司手册》(1937)

3.3 空间——立体表现的空间感受

图10 《Z VIII》(1924)/ 图11 《A m 4》(1926) 图12《书籍封面设计》(1935-1937)

图10 《Z VIII》(1924)/ 图11 《A m 4》(1926) 图12《书籍封面设计》(1935-1937)

纳吉的作品除了注重“形”与“色”以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注重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在他的作品中,常常会通过对几何形的透视、扭曲和质感的变化,来让画面中的几何形具有一定的立体感,与平面背景形成强烈反差,以此来强调空间感。《Z VIII》(图10)是纳吉在1924年创作的一幅抽象画,画面主要由两个不完整的黑白圆形和一些平行四边形构成,黑白圆形被纳吉分别放置于画面的左下方和右上方,而这些平行四边形,则被作者利用透视原理,使它们看上去就像被立起来了一样,这些几何形所叠加的部分,被作者有意的将颜色的饱和度降低,使画面看上去既有立体感而又不显得突兀。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纳吉创作了大量的风格类似的作品,如《LK III》、《Copper Picture》等。而在1926年的《A m 4》(图11)中,纳吉在由平面几何形构成的背景上,绘制了两个大小不一的实心球,大的实心球相对于小球,其体积感和质感显得更加强烈,在大球、小球和背景之间,产生了一种递进的层次感,给人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纳吉也把他的空间感运用在平面设计中,如他在1935年所做的一个书籍封面设计(图12),我们可以看到,在由几何形和具有数学感的弧线所组成的背景上,有一个具有玻璃透明质感的球体,作者将文字排版在球的表面上,既突出了要表达的文字信息,也使整个设计具有科技感和时代气息。

4 结语

莫霍利•纳吉对于设计的贡献远不只是这些,他更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是他把构成主义的理性实践精神带入了包豪斯学校,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这种理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一大批设计师们。

纳吉早年的法律学习生涯和其一战的经历,使他养成了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他将这种特质深深地植入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中。那些标准的、理性如同机器切割般的几何形被他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以此来表达他对艺术和现代工业文明的理解。当然,纳吉也并不是那种过分地偏执于“形”的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并置的几何形往往被他赋予强烈的“色”彩对比,以此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纳吉也非常注重表现画面的“空间”感,让观看者在平面与立体的的反差中获得独特的视觉体验。他将这些手法成功地运用在自己的平面设计当中,使这些构成手法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杭州淘博工业设计报道

Powered By Z-BlogPHP 1.5.2 Zero

Copyright 杭州工业设计,品牌设计,产品设计,外观设计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