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案例欣赏
  3. 非遗活化
  4. 内容

竹编的未来在哪里 竹编艺术|经纬交织,篾匠指尖的竹文化!


竹编的未来在哪里 竹编艺术|经纬交织,篾匠指尖的竹文化!

柴火家居

微信图片_20221218002019.png



竹编艺术|经纬交织,篾匠指尖的竹文化!

四川文化博大精深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人文鼎蔚、竹树繁茂

滋生出许多传统技艺

小编今日就带你走进四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的世界


青神竹编


野水平溪桥,波翻蓼花乱。
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


——王叔承《雨后杂兴三首》

640.jpg

挑竹、片竹、编竹,在匠人手中

竹子成就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

640 (1).jpg

竹编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

用竹丝篾片的挑压交织

编织出各种形态的工艺品

640 (2).jpg

青神竹编工艺历史悠久

技艺高超

产品从竹制品生活

生产用具到竹编画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640 (3).jpg

青神竹编

制作要砍下慈竹

刮皮、分蔑、抽丝

从竹子制成薄如蝉翼的竹皮

640.gif

再把竹皮分成1厘米宽的竹线

每一根竹线还要再分成48根

甚至64根比头发丝儿还细的竹丝

640 (1).gif

难度和工程量可想而知

成品后

一件竹编艺术品可卖至上千元

因此在青神有着“竹丝贵过金”的说法

640 (4).jpg

2000年

青神县命名为

“中国竹编艺术之乡”

640 (6).jpg

2008年

“青神竹编”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并走进北京奥运会

2010年出展上海世博会

640 (7).jpg


瓷胎竹编


640 (8).jpg

邛崃市瓷胎竹编

竹丝扣瓷也叫瓷胎竹编

源起清朝

由于制作难度高

 创始之时只作为皇室贡品

640 (9).jpg

八、九十年代

瓷胎竹编作为传统手工艺品

以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获得了市场认可和赞誉

曾风靡一时

640 (10).jpg

九十年代末期

由于瓷胎竹编

作为工艺品的实用价值有限

导致瓷胎竹编

这项历经百年风雨的手艺

开始走下坡路

640 (11).jpg

直到2008年

瓷胎竹编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640 (12).jpg

在保留竹编艺术性的基础上

竹编工匠们改进了瓷胎的质量

从实用化的角度

设计出了

真正适合茶事的丝竹扣胎茶具

640 (13).jpg

瓷胎竹编需历经十多道工序

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


640 (14).jpg

作为四川最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

目前全中国会这门手艺的

只剩不到30人

640 (15).jpg

这种工艺

只能用邛崃当地

长在阴面的“慈竹”来做

而且要挑选节长66厘米以上

没有划痕、花斑的

长了两年时间的慈竹

640 (16).jpg

这种慈竹的竹节长

能拉出比头发还细的丝

柔软,好编织

把竹子变成竹丝

要经历十道繁琐的工序


640 (17).jpg

刮青

趁水分没有干去之前

竹子砍下后

必须立马刮去表面青色的胶质层

竹子即露出白胎

640 (18).jpg

然后

将竹子切分成等宽的竹片

晾晒半月后进行烤色


640 (19).jpg

烤色

将晾置后的竹子火烤后

便能做出略微泛红的烤茶色


640 (20).jpg

制丝

待烤色完成

匠人再顺着竹片

用自制的排针按在上面

一抽即分出竹丝


640 (21).jpg

最后用匀刀将竹丝再次加工

形成完全一致的粗细

每一道都只能手工完成

机器无法操作


640 (22).jpg

一百斤的竹子

最后只能抽出八两丝

640 (23).jpg

最难的还是编织

竹丝很细软

要紧贴着瓷身编织

不仅力度要拿捏得当

还特别费眼睛

很多人做到五十多岁

眼睛花了

就不能再继续做了

整个过程都要做到心无旁骛

才能确保不出错


竹丝长度有限

编织时需要拼接

但是,你看不到任何接头

也摸不到任何毛刺

这是这门手艺最厉害的地方

640 (27).jpg

这样的杯子拿在手上

让人忍不住反复把玩

640 (28).jpg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传统手工艺也面临考量

是固步自封

还是寻求创新突破

关于瓷胎竹编未来的发展

平乐人也有了新的想法

640 (29).jpg

国际奢侈品牌

爱马仕旗下的中国品牌“上下”

曾与我们平乐的瓷胎竹编工厂

一起打造了一款

名为“桥”的“竹丝扣瓷”系列

畅销海内外

目前该工厂已与

全球顶级品牌爱马仕

达成长期合作协议

640 (30).jpg

每年都会研发新产品

产品系列也从茶具拓展到了

花瓶、手镯等多个品种

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

匠人们的坚持

让这曾经的皇室贡品

如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道明竹编


竹,是天府文化最鲜明的代表之一

而道明竹编

则是崇州生活的写照

在安闲中享受美好

于平淡中孕育神奇

640 (32).jpg

在道明竹艺村

这个因竹文化而兴旺的川西林盘

全景呈现着道明竹编的美学

从生产生活用具到文创设计作品

道明竹编从竹林中萌芽

在岁月的更迭中焕发活力

640 (33).jpg


据《华阳国志》记载

远在2000千多年前的秦朝

竹编就已经在道明周边流传

人们取材当地盛产的慈竹

用于制作背篓、撮箕、挑篼等

生产生活用具

640 (34).jpg

在商贸更发达的明清时期

道明竹编的品类逐渐丰富

工艺水平也随之提高

各类器物不仅仅畅销全川

也成为了蜀中代表性的特产

640 (35).jpg

慈竹经过去青皮、剖片、日晒

在划篾丝、染色等工序后

以经纬编织法为主

穿插锁、插、穿、扣等工艺技法

就能编出造型优美竹编工艺品

640 (36).jpg

传统的道明竹编品种繁多

除竹篼、竹篮、竹盘

竹碗、竹扇、竹灯笼、竹盒外

还有竹净百圆锣

竹套三花提篮、竹筷篓

竹纸篓、竹花插、竹通花稀篾碗

竹船形书篼、竹花篼等

还有竹编玩具,花色品种极其丰富

而如今

通过引进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机构

融入文化创意、艺术设计等

现代美学元素

道明竹编完成了华丽的蜕变

从农家小院走上了时尚舞台

640 (40).jpg

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上

运用道明竹编的文化内涵

网红建筑“竹里”

成为了中国乡村建筑的代表

640 (41).jpg

文创作品中的竹编平安扣

更成为道明竹编中的明星产品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

参与到道明竹编的传承中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

爱上了这门传统的非遗技艺

640 (42).jpg

无根山上的竹林

是道明竹编的浪漫前世

充满竹篾清香的竹编作坊

是道明竹编兴旺的今生

640 (3).gif


而走进艺术馆、博物馆的道明竹编

正在展望着更精彩的未来

640 (44).jpg


渠县刘氏竹编


刘氏竹编工艺

来源于四川渠县

其诞生可以追溯到2300年前

古代,賨人用竹材编制

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

近代,刘氏竹编精美绝伦的作品

成为许多人的收藏珍品

是我国一个非常独特的竹编艺术流派

640 (45).jpg

主要传承人是亚太竹工艺大师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嘉峰先生

他首创了提花编织法

以竹作画、技艺精湛

其作品具有

薄如翼,细如丝

轻如尘,织如锦的艺术特点

640 (46).jpg


刘氏竹编工艺从砍伐竹子

到完成成品有30多道工序

每道工序精细严密

是现代技术和机器无法替代的

640 (48).jpg

选用本地优质慈竹作材料 

640 (50).jpg


刘氏竹编已经成为

享誉中外的竹编艺术品牌

被授予四川名牌产品

640 (51).jpg

为了让“刘氏竹编”发扬光大

刘嘉峰先生一直广收学徒

20余年间

直接带徒和培训

竹编技艺人员1500余人

艺徒遍及省内外

使传统的竹编技艺

得以不断发展和传承


640 (52).jpg

四川非遗、四川文旅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