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博学多问
  3. 设计师故事

原研哉:一无所有与海纳百川日本设计师系列

作者:淘博工业设计整理发布 日期:2020-03-19 人气:6341


业内第一本适合木作设计师及爱好者阅读及实践的木作教程

《画说木作》

作者:陈玲江 编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1342732

000000000000001.png


6f08602c0c2d4011acebd8f37cf965c2.jpeg

原研哉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

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

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

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


微信图片_20221129035358.png

原研哉的“无中生有”

Kenya Hara with 'creating from nothing'



微信图片_20230914011817.png

大约九年前,我在筹备“视觉语言从书”的过程中,认识了原研哉。当时做这套书的目的,是想向中国系统地绍介日本设计师和设计动向。为此,我走访了许多设计师,和他们交谈,进行采访。
  之所以选择原研哉,是因为我觉得他的设计既感性又理性。他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虽然他做的是平面设计,但在他的理念中,即使是“平面”,也是立体建筑物的一个部分,所以具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后来,我经过与他的详细交谈才了解到,原来他进入平面设计领域其实是一个偶然。他一直想从事的是建筑设计,而他的母亲是一个书法家。建筑世界的空间感与书法世界的文化感,让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平面设计心存抗拒。
  正如他在本书中所提到的,在他刚从事这个行业时,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设计师。因为在他看来,仅仅是依靠设计的才能谋生并不是成为一个设计师的充分理由,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

设计的日常(译序) 
章 设计到底是什么? 
 哀声何来? 
 设计的产生 
 设计的整合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 
 规格化、理化的生产方式 
 风格再塑 
 概念创造品牌 
 后现代主义的嬉戏 
 电脑技术的设计 
 超越现代主义 
第二章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日常生活的陌生化 


本书自二00三年出版以来,在日本先后加印十七次,二O0四年荣获由SUNTORY财团颁发的第二十六届文学艺术大奖,二00五年,在台湾出版后,迅速登上诚品书店、金石堂艺术类图书排行榜,蝉联多期,畅销至今。
  当你们因为读完这本观念设计书而感到越来越不懂没计时,这并不意味着你对于设计的认识倒退了,而是证明你在设计的世界里又更往深处迈进了一步。
  设计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从业二十余年并且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原研哉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他走了那么长的路,做了那么多的探索。“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真是一个有趣的展览,但又不仅仅是有趣,它分明是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若我们能以满怀新鲜的眼神去观照日常,“设计”的意义定会超越技术的层面,为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观注入力量。




微信图片_20230914012004.png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经历东日本大地震,面临少子高龄化、经济低迷的现代日本,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日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认为,越是面对时代的挑战,人们越是需要优秀的设计。“精心设计的作品可以唤醒沉睡的意识,随后欲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消费模式、资源利用形式,也使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原研哉早早洞察到这一点,并为做出有益于社会的设计进行了种种尝试。
通过“日本,车,为饱和世界而设计”的策展,原研哉将日本汽车的特征提炼为“轻量、节能、环保,不强调速度而强调舒适性”,并将日本车以“白色方盒子”的形式予以展出。他认为,未来人们将不再将车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是“小而精”的移动终端。

前言

本书讲述的“白”,并不是探讨色彩层面,而是尝试探索一种存在于本国文化当中的“感觉”的资源。换言之,就是从“白”的概念出发,对产生简洁、纤细等审美意识的根源进行探索。 

我从事的是设计工作。我的专业领域是“交流”。因此,我所做的不是“物”,而是“事”。具体而言,我设计过不计其数的海报、包装、标志、书籍装帧和展览会用品?这些作品可谓是”事”的痕迹。我会边工作边思考:这件作品如何才能被大家记住,如何才能给大家留下鲜明的印象,也就是说,如何才能在世界上或在人们头脑中打一个特别的结。在不断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的,不仅是个人的经验,而且是在日本以及世界文化中沉积下来的、关于交流的智慧或诀窍。 

其中之一,是“空”(emptiness)的概念 。与别人进行交流时,与其单方面地把信息强加给对方,不如尝试去理解对方的想法,这种方式通常会更为有效。也就是说,能否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关键不在于你能说得天花乱坠,而在于你是否善于倾听。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时常会有意识地制作出类似于“空的容器”的东西,以获得更好的交流效果。例如,日本国旗和十字架这种极其简洁的标志,与其说它承载了某种特定意义,不如说就像大而空的容器一样,能接受和容纳人们接触到它时所产生的各种印象。类似的例子,还有巨大的陵墓、教堂、茶室、庭园等等。一开始,我本来打算写“空”的,但写着写着,却写成了“白”。就好像是用铲子在挖掘“空”时,突然“哐啷”一下碰到了“白”的概念。既然有“空白”这个词,可见“白”这个概念是与空”密切相关的。要挖掘“空”的话,就无法避开“白”。因此,我决定在写“空”之前,先尝试写“白”。 

当你读完此书之后,“白”看起来也许已经不是简单的白色了。白色的物体在你眼中会变得更加熠熠生辉。这说明,你的感觉灵敏度变得更高了。因为,随着感知白色的灵敏度提高,就能相应地感受到世界的深层韵味。



前言
中文版序
序 —— 美意识即资源

1 移动 —— 设计的平台
面向饱和的世界
“日本,车,为饱和世界而设计”展览
对移动的欲望及未来

2 简与空 —— 美意识的谱系
柳宗理的水壶
简单是何时产生的
“空”的丰富性
阿弥众和设计
原研哉还构想了印度尼西亚的岛上度假村,将整个岛屿改造成大型植物园当中的高科技小屋,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的同时,满足繁忙的现代都市人口“一边度假,一边工作”的新需求。


白,不是颜色,是感受。
原研哉对“白”的美学思考。

在这本原研哉的著作中,不是将“白”作为颜色的概念,而是作为感觉资源进行重新解读。文学家谷崎润一郎的《阴影颂》,哲学家九鬼周造的《粹的构造》,美术思想家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农学家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原研哉的这本书尝试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诠释表现在这些著作中的审美意识。

精良而复杂的印刷工艺,读者感受到的却是简洁之美。
精准还原原版设计与用纸,锁线精装,雅昌印制,采用32开经典小开本,封面长宽比193mm*133mm,内文长宽比187mm*130mm,书名烫黑工艺,外封、内封、内文、插页、腰封、扉页,都选择适合的纸张和精良而复杂的印刷工艺,而成品却彰显的是简洁之美。

“白”的实体是不存在的,“白”只存在于我们的感觉之中。因此,我们不能寻找“白”,而应探索“白”的感受方式。通过探索“白”的感受性,我们能意识到比寻常白色更白一些的“白”。而且,我们还逐渐发现,在日本文化中交织着令人惊叹的、丰富多样的“白”。我们开始理解“寂静”“空白”等词语,而且能分辨出其中隐含的意义。意识到这种“白”之后,会觉得世界上的光变得更明亮,阴影也变得更深沉。选自章《白的发现》

微信图片_20230914012142.png

《白》是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关于设计、美学、艺术、审美等思考的力作,以散文形式,深入浅出地表达了作者的设计理念。

本书虽以“白”字命名,却并非全然在讲述和探讨颜色,而是尝试探索一种存在于本国文化当中的“感觉”的资源,即从“白”这一概念出发,对产生简洁、纤细等审美意识的根源进行探索,通过“白”的概念,寻找一种营造极简、纯粹、微妙的日本美学的源头。

作者将“白”的感受性和信息转化到体现其特性的各种实体上—文字、建筑、印刷、画作、书籍,乃至蕴含日本深刻文化内涵的茶道、宫殿、房屋原形等,借由对这些具象环境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入的思考,提炼出“白”所蕴藉的细腻情感、微妙心理、敏锐觉知等一系列感受。

前言
白是一种感受性/何为颜色/
显白/脱离颜色/
信息与生命的原始样态
显白的激发力/一页白纸/
激发创意的媒介/
白的反刍/白色的四方形纸/折叠语言/
关于文字/活字与活版印刷
空白的意义/长谷川等伯的《松林图》屏风/
空白意味着被填满的可能性/
伊势神宫与信息/一言不发/
白底红圈的容纳性/空与白/
茶道/日式房间的原型/
思考和创意源于空白/独创性的问题无需答案


微信图片_20230914012308.png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联合多位国际级建筑师、企业,探索居住方式的未来,思考“家”的模样,实践未来生活愿景。

自2011开始,原研哉发起HOUSE VISION 项目,想要好好思考生活品质的问题,并且把对未来的畅想集中到了一个点上,那就是与人人密切相关的家。 以“家”连接各种产业,持续带动设计潮流并推动产业革命,试图打造一个投影未来理想生活的平台。

在《探索家2:家的未来2016》一书中,原研哉联合国际级建筑师/建筑事务所、设计师:柴田文江、长谷川豪、永山祐子、Atelier Bow-Wow、谷尻诚、吉田爱、藤本壮介、坂茂、西畠清顺、隈研吾、五十岚淳、藤森泰司、日本设计中心原设计研究所、中岛信也等,以及多家知名企业,从社会、能源、通信、都市与地方、老龄化社会等议题出发,为居住空间提出更有现实及长远意义的构想。

日本的近未来与审美的处女地
超越家的概念
回家之路
与实物同大的12套未来住宅

1 从室外就能把冰箱打开的家
大和控股公司×柴田文江
物流之门打开新式生活
居民和送货人,像邻居一样联系在一起
2 吉野柳杉之家
爱彼迎×长谷川豪
成为当地居民之家的社区
以村为家,成为社区的主人

3 “の”家


具象


我相信,设计就是为一个物体赋予一种“姿态”,而不只是创建一个“形状”(shape)。因为物体的“姿态”是它的自然属性,所以它是伴随着一个给定的环境和人们设定的情形而存在的。这个物体的存在有一个外在的边界。我称之为环境(ambience)、氛围(atmosphere)或语境(context),这个物体的“姿态”创造了一种外在的氛围,而这种氛围反过来又为“姿态”赋予了一个形状。

设计通过临摹一个物体的轮廓来表现它的“姿态”。当一个物体的“姿态”还没有被人看到,却被无意识地感知出来的时候,人们就会发出“哎呀”的惊讶声,当他们点头表示认可的时候会发出“嗯”的声音,后还会以“啊哈”来表达他们的赞赏。我一直认为,有些事情人们是知道的,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事物的创新方面,我尽量不从创造新事物的角度去设计,而是帮助人们意识到那些他们已经知道的事物。这就是如何把“姿态”赋予一个产品。设计会将抽象的概念变为具象的概念,将灵魂赋予肉身。

我相信,在共享的情形和环境下,能够看到那些本应存在的事物是具有必然性的。这就是在某种情况下绘制轮廓线所需要的。我认为你们可以称之为“具象”。当我遇到这个词的时候,我意识到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肉体化、具体化、体现、明示、化身、出现、象征、表象、表征、模范、范例、记号、心情、本质、真髓、表情,以及原型和典型,这些术语都是“具象”的同义词,它们都适用于设计。

画出一个物体的轮廓线很容易,因为它的“姿态”已经被人们所熟知。由于人们越来越多地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他们之间的共性程度扩大了,开始接受相同的概念。因此,我更有理由去寻找那些人们能意识到却没有看到的“精髓”。


1.日本知名设计师原研哉关于核心设计理念“未知化”的10年实践和探索。可视为《设计中的设计》的姐妹篇,《设计中的设计》是关于“未知化”的理论阐释,《始于未知的设计》则是关于这个概念的实践汇总。以设计之眼,重新理解世界、认识身边熟悉的事物。
2. 回到设计原点,思考创意的本质。设计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已知的事物中不断发现未被理解的可能性,让已知的事物变得未知化。我们太容易对生活中可见的事物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若无法用一种陌生的眼光重新观察它们,就无法找到创新和突破。未知化是设计的头一步,要做出打动人心的设计,还需要调动感官的经验,激发和获取更多认识事物的可能性。
3. 人体感官的一次全新开拓之旅。54个设计案例,针对10个贴近生活的主题或事物重新审视,用五官细腻地去感知,并联动起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记忆,以崭新的角度,找到初次认识事物的新鲜感,再以一种全新、独特的角度和样貌将其呈现出来。发现熟悉事物中更多未被发掘的可能性。
4. 多方赞誉。国内知名设计师吕敬人、刘晓翔、刘治治、日本设计师青山周平,清华美院教授陈楠、央美教授王子源等一致推崇。

微信图片_20230914012456.png

日本的近未来与审美的处女地
原研哉
HARA Kenya
资本主义体制得以健全运行的必要“养分”―未开拓领域已所剩无几。被誉为人类智慧结晶的合理的经济系统,也许即将走到尽头。 当我们凝神远眺, 两个可以让日本焕发潜能的领域缓缓映入眼帘。

一个是“审美处女地”, 另一个是“人工智能的未开拓领域”。

“审美处女地”, 简言之就是将人们内心的“欲望” 价值化的领域。


序:未知化的开始
前言:Ex-formation——让事物变得未知化的交流方式
四万十川
1 模拟实验——如果河流是道路的话
2 脚印景观——踏足四万十川
3 捡拾垃圾
4 6个方位——用立方体切取的四万十川
5 6天的捕食生活
度假胜地
1 东京塑料和条纹化计划
2 户外睡觉——带着睡毯外出,享受睡毯之旅
3 冰激凌蛋筒
4 休闲模式开关——思考人与机器之间的“休闲”关系
皱纹

我经常回想起Ex-formation(未知化的方式)这个创意初是如何产生的。当时,我和2004年那届“原研哉研究班”的学生在讨论课题。我对他们说了个“京都90分钟博物馆”的设想。
比方说,你去京都出差,办完事之后回到京都车站。距离新干线发车还有90分钟。要专程再去其他地方游玩的话,90分钟太短;而在附近咖啡店喝茶消磨时间的话,90分钟又太长了。想不到在旅途中还会出现如此零碎的多余时间。
利用这90分钟,乘坐出租车去一个地方,然后记录下来,编辑成竖长形的卡片。例如:去锦市场的“有次”店逛一逛,到新门前买“豆皿”,在石塀小路散散步……不能太贪心,要把目标缩小为某一个地方,而且要把下车地点和返程时打出租车的地点明确地标记出来,并对行走路线或到访之处进行定点介绍。
卡片做好收集起来,应该有好几百种,所以需要按区域或范畴进行编辑,以方便检索。然后将其收入便于阅览的储物柜里,放置于出租车站旁边。这样,就能为这90分钟无处消遣的时间构建起像博物馆一样宏大的信息设计系统。





二零零一年八月,原研哉先生接到田中一光先生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加入无印良品(MUJI)的咨询委员会,担任艺术指导的工作。

在原研哉对无印良品的概念提案中,他一直做着一个坚持——使其设计达到一种“看似空无一物,却可容纳百川”的气质。

e5a1048f8d164e52851de3dde1954c45.jpeg

e5749c1770ab4d4f9eb206dd3a7cc1f8.jpeg

无印良品无论在产品或空间装潢上一贯的极简风格。

极简,似乎已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像专属烙印一样印在这个品牌的理念之上。原研哉本身的希望是,让无印良品的产品去成为一种空无一物的容器,来取代信息本身,留给大众足够的属于自己的想象空间

“以接受多元解读的向心力为核心,让人们得以寄托自己的所有可。”在这里,他想传达的,是一种从设计概念中迸发出的,无声胜有声。

在无印良品的宣传上,原研哉也在朝此方向努力。

04aff04aa2ed41cba4259d2f7a1bc1b4 (2).jpeg

04aff04aa2ed41cba4259d2f7a1bc1b4 (1).jpeg

04aff04aa2ed41cba4259d2f7a1bc1b4.jpeg

一组以“地平线”为主题的宣传广告。藤井保,摄于玻利维亚安第斯山中的“乌尤尼盐湖”。

·地平线——分天与地为二。

·地平之线上,空无一物,却蕴含所有。

“我们为什么需要这样一条地平线呢?

“我们想让人们看到一个能够体现普遍的自然真理的景象。

“当人立于地平线之上,会显得非常渺小。这幅画面虽然单纯,却能深刻地表现出人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为了这条地平线,他与摄影师藤井保翻山越岭来到玻利维亚安第斯山中的“乌尤尼盐湖”,进行了历时五天的摄影。这样一组从许多意义上来说都诠释着极简的作品,也正是原研哉“虚无”主义的一种体现。

95e9ec83f21741239457552d514b8bdf.jpeg

(Found MUJI:Searching throughout theworld for durable and long-lasting daily necessities, MUJI refines found items to suit our changinglifestyles, cultures and customs, reproducing them at reasonable prices.)

原研哉曾指出,无印良品不主张品牌个性突出或具有特定的美学意识。比起很多品牌以诱发消费者产生所谓“这个最好”,“非它不可”的强烈喜欢为目的,他反倒希望消费者产生“这样就好”的满足感。

“今天的世界到处都是‘文明的冲突’,这说明长久以来自由经济所提供的利益追求是有限度的;仅仅是主张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是无法与世界共存的。在今后的世界中,关注全局,抑制利己主义的理性精神将会取代小众文化优先的价值观。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

同时,原研哉又强调,世界化的设计,在其心目中,是不存在的、是不合逻辑的:“日本的设计就永远是日本的设计。就以MUJI为例,永远都不会由一个日本品牌变成世界品牌。总共6000多个项目的MUJI,都是由当地拥有共通语言的设计师,以当地人的生活模式及习惯为基础而完成的设计。作为一个有悠久设计历史的国家,我们并不热衷于成为全球化的一分子,过分单纯化的普及是我们必须努力避免的。”

(百度百科)

原研哉的“五感”

Kenya Hara with 'five sensors'

d9d626b0c285411ba692a46fb819fcb4.jpeg

558a0657c0b24ea794fa94001b737c17.jpeg

“我们的身体中,并不是只有一个脑,在遍布全身的每一个穴位中都有一个脑。这种想法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脑”都当成我们设计工作的对象

·记忆并不是简单地再现过去,而是在接受外部信息的同时,依次被一一唤醒。

原研哉认为,在传达的角度上,设计能带给人类的感情的来源不仅限于视觉。“感受”是一种由多重因素的刺激下,与自己的亲历所结合,会产生的一种因人而异的感觉,在某些时候更是会与某些具体的回忆,曾目睹的具体场景有所联系。

de1ae4a16dbb40deba1f0755eb2f4ccc.jpeg

案例1

踏雪的记忆·长野冬奥会开幕式的节目册

1caf78e8c69a4b42bcce1230e9c5161c.jpeg

dfab53724f7b405cab9fb2c9abcac01e.jpeg

所有标识使用“白色纯棉布”设计,底座被安置在天花板,墙壁上,房间号与提示信息用丝网印在棉布上,感觉可随时被脱卸下来清洗。

在棉布的柔软的质感为病人(这家医院住院的通常还会有许多产前后静养的产妇)带来细腻温暖的氛围的同时,原研哉还指出到相当重要的另一点:一般来说,白色棉布是最怕脏的东西,之所以如此设计的一大重心也在于洁净的白布传递出的信息:我们经常清洗容易脏的东西。

“这和一流饭店用的都是白色的桌布是同一个道理。桌子用来放菜,很容易变脏,要隐藏桌上的污迹,可以使用深色或塑料的桌布。但第一流的饭店为了表明它们能提供最好的,最清洁的服务,肯定坚持使用白色桌布。

-

简单来说就是:所谓“感觉”以一种很难说的方式互相渗透。

事物本无固有的属性,是人将主观印象托放在其上,我们利用好这种微妙的潜意识产生的感觉,通过视觉化了的形式刺激,达到我们所需的预期效果。

原研哉的“陌生化”精神

defamiliarization and recognition:re-design

原研哉相信: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他在二零零零年四月曾策划过一场名为“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

简单来说,就是将日常耳熟能详的生活用具进行再次设计。

日常用品是一个经过时间的淘洗,千锤百炼而成的成熟设计群,这是一个当代设计师很感兴趣但短时间内无法取得超越性成果的设计对象。

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

·原研哉认为,以“日常用品”作为设计对象一点都不怪异,相反是一个非常自然且贴切的方法,去对处理人类所“共有”问题的设计概念进行重新检验。

他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对提案者们的作品进行过详细的讲解分析。因其中包含他本人对这层概念的阐述以及对我们的理解非常有意义且有趣的设计师的想法与作品,在此为大家介绍一下。

提案1

方筒卫生纸·坂茂

·在建筑界,坂茂也以敢大胆使用最廉价、最脆弱的材料而闻名。

abdf3d1400774f668f9c44de1de6e396.jpeg

这次,原研哉想找到一种既适用于冬季的庆典,又能唤起人们对“冰和雪”的记忆的“纸张”来进行设计。

封面使用了一种松软的纸张,使用压凹和烫透的表现技法,使文字部分凹陷下去,且凹下去的部分像冰一样呈现一种半透明的效果。

·将文字的金属模版加热,压在纸上,文字部分出现凹陷,因为热的作用,部分纸纤维融化,呈半透明状

案例2

柔化了的触觉空间·梅田医院标识系统

在抽取卷在四角形纸管的卫生纸时,一定会因为产生阻力而发出“咯哒—咯哒—咯哒”的声音。若是平常圆筒状的卫生纸,轻轻一拉便可很顺滑地取下纸张。

这个设计的用心之处正在于它的不便:抽取纸张时的阻力发出的信息和实现的功能便是节约能源

2cb15895da29451bbaf91cda58486745.jpeg

红茶茶包。这个设计将茶包的提线部分设计成环状,且环的颜色与红茶的颜色是一样的。

·长期使用过程中,饮茶人应会意识到,茶的颜色与环的颜色之间的联系,以此作为参照,比如将茶泡得比环的颜色浓一点,或淡一些。

原研哉推崇并热衷于这种将已知事物“陌生化”的模式。

“给一件事物下定义或用文字记述下来,并不见得就是对其有所了解。如果能够先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然后再挑战其真实性,才有可能深入了解它。”

一个杯子是用来盛水的,我们去追逐它的本源目的,才不会被现行的构造和趋势所禁锢。换句话说,只要你设计的物品可以盛水就可称其为杯子,这样设计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

-

原研哉的作品

一些散装的原研哉的视觉设计作品:

8a70c31582324ac2924c92ed96efc1f6.jpeg

fd2a04f7456b4bb0bd1754536bfc2c0f.jpeg

d0ee7e4f5cba4d668e56cdb21e358ad6.jpeg

2017年部分作品:

54509292fb3145878756535878d64e45 (5).jpeg

POWER LOUNGE 国内线候机室

视觉/空间设计。

MUJI Diner宣传

视觉设计。

1982f210174247d7bfbf0757ee75930c (2).jpeg

無印良品のカレー 海报

每年的夏季,无印良品会在咖喱网站

“カレープロモーション”上公布最新的视觉海报。

apan House 开幕 策展人

Japan House是为了加强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文化传播而建立的。

建筑主体由隈研吾设计,原研哉担任该项目设计总监。

47d9c014e8c74b12944db180399d9157.jpeg

Everyday Life-signs of Awareness 每天的生活-意识之印 展览

是为了纪念日本和丹麦建交150周年而展开的,

原研哉负责了“无印良品”、“HOME”两部分

策展及本次展览的主视觉设计与标题说明设计。

6b85abe6e888487b9659498387151472.jpeg

HIROSHIMA APPEALS海报

HIROSHIMA APPEALS是倡导和平、废弃核武器的公益项目,

每年都会邀请一位平面设计师来做这个项目,

2017年原研哉设计了这个公益项目的海报。

海报展现的是站在蘑菇云的视角下核武器爆炸的样子。

(sohu)

设计师?“生活家”。

334f81ef95904f6a8ff7d3abc41b2789.jpeg

“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是一个保持设计概念来过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

“就似是一个园子里收拾整理的园丁一样,我每天都在设计园子里做设计的果实,所以不论是设计一件好的产品、或是整理设计的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抑或以写作去传播设计理论,都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做的工作。”

c28001f8c1d347c9844366b0f6b30b29.jpeg

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于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

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


由于操刀了小米logo更新设计,前不久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火爆中国网络,其实作为无印良品艺术总监以及代表作无数的他,早就已经是亚洲乃至世界最有名的当代平面设计师之一了,他的设计理念非常超前,在他眼里平面设计不应该仅仅是视觉传达,而是能综合影响人们五官感受的解决方案。
他的设计风格也十分独特,是极简主义的典型代表,极简风格的设计广受设计师喜爱,但是你做的真是极简设计吗?或许仅仅是简单或单调吧,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波原研哉的作品,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极简设计。



原研哉的极简和普通人的极简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形式感很强,有品牌独特的风格,而不是非常烂大街、没有任何特点的极简。   对于本身就要求要简洁、独特的logo设计更是如此,他不会刻意去做一个融合了一堆寓意的图形创意,他更注重logo从视觉感受上能够符合品牌的理念和调性。


建筑:安藤忠雄、黑川纪章、妹岛和世、西泽立卫、伊东丰雄、矶崎新、隈研吾、丹下健三、丹下宪孝、藤本壮介、青木淳、石上纯也、坂茂、坂本一成、植文彦、内藤广、藤森照信、山下保博、菊竹清训、谷口吉生……

平面:福田繁雄、龟仓雄策、齐藤诚、田中一光、佐藤晃一、早川良雄、山城隆一、永井一正、横尾忠则、佐藤可士和、军司匡宽、中野豪雄、浅叶克己、吉田ユニ、米津智之、
原研哉、永井一史、葛西熏、松永真、北川一成、泽田泰广 、佐野二郎、广村正彰 ……

服装:高桥盾、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高田贤三、桂由美……

产品、工业:田村奈穗、坪井浩尚、喜多俊之、深泽直人、柳宗理、剑持勇、佐藤卓……

雷蒙·罗维  乔纳森·伊夫  卢吉·科拉尼 菲利浦·斯塔克  张永和   马岩松   斯蒂凡诺·乔凡诺尼    埃托·索特萨斯    安藤忠雄  矶崎新       马克·纽森  扎哈·哈迪德        隈研吾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李剑叶     刘传凯    杨明洁  贾 伟    潘  虎    沈文蛟   张 剑       张雷     迪特·拉姆斯   艾斯林格  凯瑞姆·瑞席  康士坦丁.葛切奇   佐藤大   深泽直人    原研哉    喜多俊之   石上源          清水吉治    刘小康     陈幼坚   叶智荣    靳埭强     蒋友柏    安尚秀   坪井浩尚   黑川雅之   柳宗理   田村奈穗    吉冈德仁     柴田文江         马克纽森      王  澍    托马斯·赫斯维克    阿尔瓦·阿尔托   阿诺·雅各布森  布吉·莫根森  汉斯·瓦格纳  费迪南德·亚历山大·保时捷

彼得·贝伦斯   威廉·华根菲尔德   理查德·萨帕   芬·尤尔  埃罗·沙里宁  玛丽安·布兰德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维纳·潘顿   勒·柯布西耶  贝聿铭



相关内容